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
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
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
「我要引用這一段文字,不過我忘了它是出自於哪一本書」「我記得是在這一本書裡頭,不過在第幾頁呢?」你是不是也很常發生這樣的情形?把所有資料整合到Evernote吧!當我閱讀一本書,我會寫下閱讀筆記,並且把重點拍照(數位化),整理成內容索引,利於下一次的搜尋。上圖是我閱讀完《用圖搞定人生大小事:從思考、記錄到表達,把複雜事情變簡單的全能圖解術》所建立的內容索引。
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
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
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
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
你每天花多少時間處理郵件?是不是很常遺漏郵件?今天來分享另一個我很喜歡的Evernote的功能:寄信給你的Evernote。有時候你需要留存郵件,可能是為了工作提醒、附件、甚至保留證據... 等原因。保存到Evernote,不但方便管理(你可以把多封信件整合到同一頁筆記中,亦或者交叉索引不同的郵件),也符合什麼都放到數位筆記本裡頭的資料管理訣竅。
怎麼查詢你的Evernote的信箱位址,請點擊後方連結:《如何儲存電子郵件到 Evernote》
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
《所有資料都收集到Evernote中統一管理》,提到我把所有資料都統一整理到數位筆記本Evernote,方便搜尋、交互索引與管理資料。問題來了,怎麼數位化紙本資料呢?我都使用掃描全能王,它可以找出文件的範圍,並且自動進行變形校正與顏色校正(我覺得這個功能很重要)。
App Store: https://itunes.apple.com/tw/app/camscanner/id388627783?mt=8
Google Play: https://play.google.com/store/apps/details?id=com.intsig.camscanner&hl=zh_TW
App Store: https://itunes.apple.com/tw/app/camscanner/id388627783?mt=8
Google Play: https://play.google.com/store/apps/details?id=com.intsig.camscanner&hl=zh_TW
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
《資訊視覺化聽起來超專業的,有沒有人可以教我?》我提到不要使用雙Y軸圖,有一名超級專業的老師立馬提問:「如果不使用雙Y軸圖,要怎麼畫雨量組體圖和流量歷線?」這是個好問題,我認為對象很重要,如果具有相同背景的人,因為已經有共同的圖表認知,或許可以理解。反之,就要思考什麼才是我們要強調的,再透過圖表來表現。以下是我的想法,你可以試著比較上下兩張圖,那一張你需要花比較多時間理解長條圖與折線圖的意義?
你可以網址下載EXCEL檔案,看看我怎麼做的。
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
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
《利用Evernote建立每個月的TodoList》有人回應說:「事情越來越多,的確應該建立自己的TodoList,但最困難的是每月或每天很規律去整理TodoList。」關於這個問題,我認為不應該去整理TodoList,而是利用它去發動與結束你的每一件工作。TodoList是用來提升你的工作效率,不是用來困擾你的。
#善用交叉索引
#讓一切自然發生
#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工作邏輯
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
閱讀Camine Gallo的《跟TED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: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》,我的收穫很多,也嘗試把他的好建議用圖像表達(請看先前發表的一系列文章)。今天,把這些好建議放在一起。
#跟TED學表達_讓世界記住你
#Camine_Gallo
#視覺化好好玩
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
“彭明輝教授在2017年9月出版的《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》提到一個例子:他指導過一個積極又好學的研究生,但卻兩個月看不完一篇論文。原來,他拿到論文後就反覆讀了七、八篇,有八、九成的內容始終看不懂,他把論文後面的十數篇參考文獻印回來讀,照樣每篇都只懂一、兩成,而原來那篇論文還有八、九成讀不懂,有些甚至完全不知所云。他越讀越心慌,像陷入流沙一樣,讀的論文越多越感無助,甚至讓他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念研究所。”
我自己也在學習怎麼閱讀論文,不過漸漸掌握一些方法。
1.提問。不是每篇論文都要一次看懂,先問一個你最想要從這篇文章瞭解的問題,然後嘗試找出答案。
2.跳躍式閱讀。很多時候挫折感來自於逐句閱讀,因為會有太多太多你看不懂的東西。換個角度想,如果你都懂了,那你當初就不應該選擇這篇文章。所以,你該做的就是找出跟你提問有關的段落,然後嘗試閱讀它。
3.寫下想法。如果只是閱讀,是無法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,所以嘗試在每個段落寫下你的想法或摘要。
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
我認為最有魅力的講者,都是台上台下如出一徹。戴著面具或許可以保護自己,但是也同時掩蓋了你的情緒表情。就如同那一句廣告詞:「做自己,好自在。」
*最近在看Camine Gallo的《跟TED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: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》,嘗試把他的好建議用圖像表達。
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
我認為最好的說書者是能讓聽眾身歷其境。你可以告訴聽眾一個有趣的故事,你也可以讓聽眾處在故事裡親自體會,後者一定可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。怎麼做呢?比爾蓋茲的TED演講是一個很好的教材:《比爾蓋茲退而不休》
*最近在看Camine Gallo的《跟TED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: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》,嘗試把他的好建議用圖像表達。
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
「教官這邊有三點要提醒各位,@#$%^&... 最後再補充一點,不過關於這一點,有三個重點要你們注意,@#$%^&... 」這是我們求學階段的共同回憶,每個站在司令台下的學生心中都是滿滿的怨念。作為講者,你跟聽眾最重要的約定就是:嚴守你的演講時間!千萬不要超時,但是過於簡短也會讓人覺得你不夠尊重這次演講。
*最近在看Camine Gallo的《跟TED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: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》,嘗試把他的好建議用圖像表達。
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
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
“自從進入研究所,這一「新世界」,試問一個學生,如何能「無師自通」?一個學生根本沒有研究背景,連「知」的知識也沒有,如何能知道那些重要,這些不重要?根本無從入手,又如何能發現及提出問題?就算有問題,老師也只含糊解答,問題還是一直存在及累積,並未因此而解決。”
摘自《我沒有辦法不壓抑自己的怒火——致所有研究所指導老師與教授論文設計的老師》http://flip.it/cW_Iyn
前一陣子讀到鄒建浩寫的一篇文章,作者是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碩三的學生,他被激怒的原因其實很單純,就是教授都不教他認為重要的事情,包括論文的閱讀技巧、文獻回顧的重要性、對碩、博士的學術要求等。老實說,大部分教授早已遺忘當初探求研究真諦的那種痛苦。當你進到研究所的那一天,他們就把你視為一個年輕學者,也期待你已經掌握大部分的研究技巧。這正是我當初創建這個部落格的初衷,這些教授都不願意教的”小事”,那就讓我來吧。
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
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
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
雖然TED平台上許多大師也會在演講中穿插笑話,但這些笑話不但契合主題,也通常是他們自身的經驗。如果沒有適當的題材,只要適當展現你的幽默感就夠了,畢竟這不是"電視笑話冠軍”的舞台,聽眾不是來聽你講笑話的。
*最近在看Camine Gallo的《跟TED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: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》,嘗試把他的好建議用圖像表達。
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
Surprise! 當故事沒有依照預期的方式發展時,驚訝不但可以吸引注意力,還可以製造記憶點,所以準備幾個Jack-in-the-box給你的聽眾吧!
*最近在看Camine Gallo的《跟TED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: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》,嘗試把他的好建議用圖像表達。
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
想要讓人聽你說話,那就要講一些他們不知道的。因為沒有人喜歡聽老掉牙的故事,請勇於捨棄。如果真的需要老生常談,那就想一些新方法去表達吧!
*最近在看Camine Gallo的《跟TED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:用更有說服力的方式行銷你和你的構想》,嘗試把他的好建議用圖像表達。
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
在《這個小動作比你想像中更重要:寫下你的ToDoList》這篇文章中,我建議大家都需要建立自己的TodoList,可以明顯提升你的工作效率。因應這樣的需求,市面上也有許多TodoList的APP,哪一套是我用的呢?其實我並沒有使用額外的APP,而是使用Evernote,畢竟《所有資料都收集到Evernote中統一管理》。如此一來,只要單一窗口就可以完成工作管理,比較適合崇尚簡單的我。
以下是一些簡單的規則:
一、每個月一張
二、最重要的專案不要超過2個
三、利用記事連結,方便交叉索引
四、根據重要性與急迫性,安排每日工作
五、不同天用橫線區隔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
簡報架構
一、文獻回顧
二、研究方法
三、結果與討論
四、未來工作
這樣制式化的文字說明並沒辦法帶領聽眾,預先了解你今日的簡報邏輯。與其這樣,不如先給一張圖說明你會怎麼講故事,並且在後續的投影片中搭配本頁出現的視覺化元素,暗示聽眾現在故事已經說到哪裡了。
* 2017/4/12-15因為工作的關係,參觀了Secutech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,從DM《高知防災》得到的啟發
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
為什麼別人的投影片雖然不同張卻有一致的設計感?從以下的設計,或許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,這一系列的Icon都包含類似的視覺元素。
* 2017/4/12-15因為工作的關係,參觀了Secutech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,從DM《高知防災》得到的啟發
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
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
這個技巧不適合直接應用於投影片設計上,因為它違背了“一頁投影片一個主題”這個原則。不過,維持或更動某些視覺元素的顏色,可以暗示聽眾哪幾張是屬於相同類型的資訊。
* 因為工作的關係,2017/4/12-15參觀了Secutech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,從DM《樂活高知》得到的啟發
* 因為工作的關係,2017/4/12-15參觀了Secutech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,從DM《樂活高知》得到的啟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