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
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
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
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
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
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
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
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
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
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
閱讀筆記《打造圖像腦》
最值得畫線的一句話:只要依序利用六種商業圖(肖像圖、圖表、區域分布圖、時間軸、流程圖、等式),你就可以用視覺化的方式來釐清和說明事情。
這本書不但教你如何視覺化,也一步步讓你知道怎麼利用視覺化說故事。Dan Roam 僅用六種商業圖就可以說故事,從質化開始(到底主角是誰),然後依序說明量化、空間、時間、因果關係,最後提出簡化後的等式(總結整個故事)。我認為這個流程用來分析複雜議題,拆解成各種視覺化元素,再組合成故事。
#6種商業圖
#視覺化好好玩
#回歸童心
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
閱讀筆記《10倍筆記力》
最值得畫線的一句話:只是尋常地複習筆記的確是在浪費時間,所以得抱著某種「目的」整理到另一本筆記本,稱為 “一軍筆記本”。
整本書都繞著 “一軍筆記本” 打轉,非常易讀。在高鐵上的兩個小時,我就可以幾乎讀完它。簡單卻不簡單,它解答了我的疑惑,怎麼樣從筆記中提取出有價值的點子,並且有效地利用它們?佐藤先生提出一個非常棒的想法:建立屬於你自身的 “一軍筆記”。藉以深化思考與發想,讓那些存在 “二軍筆記” 中的種籽得以發芽,再挑選出有趣的點子寫到 “一軍筆記”。
#10倍筆記力
#一軍筆記
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
不用一篇一篇印,Endnote 協助你印出第一批文獻的所有摘要
文獻回顧是『以問題為中心』,一次讀懂一批文獻。當你辛苦找出第一批文獻(50-100篇)之後,隨即開始閱讀這些文獻的摘要,藉以找出”最相關"的第二批文獻(20-30篇)。不要傻傻地一篇篇印出來,讓 Endnote 幫你一次印出這些文獻的摘要:開啟一篇空白的 WORD,然後插入第一批文獻,並且把 Style 更改成 Annotated。就是這麼簡單。
#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紙張
#我喜歡紙本閱讀的自在感
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
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
怎麼更改 Endnote 插入文獻的方式?
大師一號(2001)曾經指出,!@#$%^&*
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 !@#$%^&(大師二號, 2001)
由於寫作時的敘述不同,我們插入文獻的方式也會不同,聰明的 Endnote 當然也考慮到這個情形。插入文獻時,預設是(Author, Year)這種方式,但是點選 Insert 右方的小三角形,即可更改成任何你需要的形式。
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
閱讀筆記《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》
我認為這本書最值得畫線的一句話:對你來說,寫作方法只要行得通,那就是正確的。Lawrance Block 指出,其實沒有存在正確的寫作方法,也呼應書名的八百萬種寫法,他分享的是創作/寫作六十多年的個人經驗,涵蓋準備、架構與寫作等階段,有許多實用技巧值得仿效。
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
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
讓文章容易閱讀的小技巧:分段
《故事造型師-老編輯談寫作的技藝》提到:「太長不分段的文字就是讓人失去興趣,分段是很簡單的動作,卻往往能讓人比較願意讀你寫的東西。」但是,我不贊成篇幅太長的段落就需要分段,如果它談的是同一個事情,那還是應該保留在同一段,再重新檢視是否存在多餘的文字可以刪去。
#投影片一頁一主題
#文章一段一主題
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
沒有結構性的筆記,重看時不容易掌握重點
今天翻出我早期寫的《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》閱讀筆記,由於當時並未有筆記結構的觀念,沒有辦法從標題快速了解這則筆記在寫些什麼,當然也不知道哪些內容才是重點。不過,我跟高橋政史偷學很多,包括:用方格筆記本、一頁一主題、分區塊、不同顏色代表不同資訊意義,自此之後筆記越寫越好。
#每個人都有黑歷史
#你需要的是一直進化
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
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
[升級成研究腦袋] 擁抱限制才能充滿創意
限制是無可避免的,或許是經費、人力等任何你需要的資源,甚至可能是你繪畫時能用的顏色數量。許多書籍都有談到類似的想法,例如:《簡報禪:透過設計,讓演講更深植人心》、《點子都是偷來的:10個沒人告訴過你的創意撇步》、《用圖搞定人生大小事:從思考、記錄到表達,把複雜事情變簡單的全能圖解術》。唯有你接受它,你的大腦才會去思考怎麼突破框架。
#有些人甚至刻意限制自己
#停止抱怨
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
閱讀筆記《故事造型師-老編輯談寫作的技藝》
Brown & King 認為寫作是一種技藝,是可以學習的,也提出許多修改文章的好方法。我認為這本書最值得畫線的一句話:有些文章只要修改後就值得出版,卻被輕率地退稿,所以你得學會自己修稿。
#不寫科學文章你還是需要寫報告
#寫作能力不需要天份
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
除了空間關係,還可以利用時間軸製作目錄
以《樂遊高知》為例,如果利用時間軸(四季)製作目錄,將可以方便讀者查閱本書。空間與時間兩種資訊都相當適合用在旅遊書。需要注意的是,別讓過於複雜的設計,導致目錄被隱沒在眾多資訊中。
* 2017/4/12-4/15因為工作的關係,參觀了Secutech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,於現場拿到的資料
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
時間管理的終極敵人:低頭滑手機
Laura Vanderkam, “We are smart people, and certainly over the long run, we have the power to fill our lives with the things that deserve to be there.” 怎麼找出時間做想做的事情?你需要根據這些事情在人生中的優先次序來安排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當你空閒時第一個動作不應該是拿手機出來滑,並且任由它消耗掉你的寶貴時間。
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
目錄一定要是條列式的嗎?
《高知縣參觀手冊》就以地圖作為目錄的基底。我認為這個手法相當成功,因為旅行者通常以地理位置安排行程,這個資訊可以提供查閱本書時的依據。另一方面,環繞周圍的當地人推薦反而讓頁面太過複雜,這部分應該以更簡潔的文字呈現。
* 2017/4/12-4/15因為工作的關係,參觀了Secutech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,於現場拿到的資料
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
記得更新你的 Endnote 引用格式 (Style)
利用 Endnote 自動生成投稿期刊要求的引用格式,很可能發現 Endnote 並沒有內建你想要投稿的期刊,所以你必須新增需要的 Output Style 到 Endnote 裡頭。即便有內建,也建議重新下載,藉以確保是最新的版本。
提供兩個方法找到你需要的 Output Style:
1.直接上 Endnote 的官方網站找(上圖),http://www.endnote.com/downloads/styles
2.在 google 的搜尋列中,鍵入你想投稿的期刊名,以及 Endnote Style 這組關鍵字
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
搭配 Endnote 撰寫科學文章,要先懂得怎麼退場
Endnote 利用程式協助你引用資料庫裡頭的某些文獻,並且自動於文後生成參考文獻列表。這些關聯性會一直存在於檔案與資料庫之間,當你傳遞文章時,由於對方沒有你的數位資料庫,可能導致錯誤的出現。因此,建議先移除這些關聯性,讓它們回復成單純的文字格式(見上圖)。此時,Endnote 會很貼心的提醒你,記得要另存新檔,以利後續的編修。
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
怎麼利用 Endnote 引用前人研究?
最常用的兩個方法:利用關鍵字找尋你想要引用的科學論文(Find Citation)、以及引用在 Endnote 點選的科學論文(Insert Selected Citation)。從上圖你可以發現,Endnote 不但自動生成括弧中的所有文獻,同時於文後依序列出其細節。但是,這個做法的前提是,這些文獻必須存在你的 Endnote 數位資料庫。
#其實我只用Endnote的部分功能
#用過就回不去了
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
研究生必備的兩個數位資料庫:Endnote?Evernote?傻傻分不清楚
Endnote 與 Evernote 都是你的數位資料庫。Evernote 用來管理你所有的數位資料,當然也包括期刊論文 《用Evernote管理你的期刊論文》,那為甚麼我們還需要 Endnote 呢?因為它不但幫我們管理期刊論文,還能根據你想要投的期刊,自動列出文章中所有曾經引用的參考文獻,並調整成正確的格式,進而提升寫作的效率。
#50篇參考文獻算是基本值
#手動整理真是要人命
#如果改投其他期刊就要重來一遍
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
不要為了找工作而唸博士班!
最近看到一則新聞 《讀博士好找工作? 台大教授:想清楚再來念》
為了找好工作而唸博士班,那你最好再考慮一下。依台灣的社會氛圍,博士的出路其實非常侷限,不是到大學當教授,就是到研究機構當研究員,然而這兩扇窄門真的不太好進(科技部最近有一個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 RAISE,希望能稍微改善這個供需失衡的情況)。對我來說,博士學歷是一個門檻,讓我可以體驗更多有趣的人生,例如:一個人獨自前往南非作博士後研究。
#去業界工作好像也不錯
#新創公司是好選擇嗎
2018年3月2日 星期五
建立你的好句子資料庫
非英文系國家的我們,平常一定要持續搜集專有名詞與好句子。當你撰寫科學論文或演講稿時,卻不知道某些字與句子要怎麼寫才顯得“專業”,這個資料庫一定可以幫上忙的。做法其實很簡單,把這則筆記設定為捷徑,看到值得記下來的詞或句子就複製貼上,不需要過度整理與分類,把一切交給良好的搜尋技巧。
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
怎麼在筆記上實現「5個為什麼」?
每件事都是環環相扣,當你沒有探究到最核心的問題,解決的只是表面上的問題,所謂的治標不治本,未來相同的問題一定還會反覆發生。Toyota(豐田汽車)透過「5個為什麼」,強迫你跳脫直覺思考,先徹底了解狀況與定義問題,才去思考解決方案,確保所做的改善能夠發揮最大效益(《經理人》, 2014/3, p.71)。
怎麼實現「5個為什麼」?從問題開始,拉出箭頭寫下你想到的原因,並反覆往下探究。只要問得夠多次,核心問題就會慢慢浮現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